专栏观察

新股解析:这家很科技范的美妆企业或许会做成百年老店

日前,国家相继出台二十条和十条等更为宽松的政策。在疫情进入第三年的关口,将迎来逐步开放的窗口期。疫情的冬天已经过去,经济逐步回暖的春天已然来临。

如果对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复苏做个预测,除了受影响较大的酒店、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会有较大幅度反弹之外,一个基本判断是:在消费品市场,美妆或许是后疫情时代最先复苏的市场。化妆品的本质是社交辅助产品,疫情中,人们出门、社交活动减少,化妆品也就相应没了使用场景和用武之地,需求被严重压抑。疫情开放后,美妆需求必然呈现井喷之势。

投资机构表示,当下美妆品牌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逐,成为热议话题,进入招股倒计时的上美集团(上美股份,02145.HK),已在港股上市的巨子生物最近两周股价呈上扬态势,美妆概念股正在成为市场热点,受到各方资本的追捧。

 

(上美股份已进入招股倒计时)

不只是后疫情时代,一直以来,美妆行业都是消费行业中景气度较高的赛道之一。数据不会说谎,根据Euromonitor,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5686亿元,2016-2021年,在疫情之下仍实现11%的双位数年复合增速,显示出较强的消费韧性。预计未来5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仍将保持高个位数的较快增长。

除了宏观的经济环境和赛道属性,投资者“打新”还需要看重哪些条件?宏碁施正荣指出全球竞争中著名的微笑曲线: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竞争中胜出者往往要兼顾产业链两端:一端为品牌和渠道,另一端是研发和生产。

在国产美妆企业中,上美集团在研发端、生产端,以及多品牌和渠道运作方面频频发力,也让微笑曲线背后的道理,再一次被完美印证。

【自主科研和生产,一家有“芯片”的美妆企业】

讲真,制造业仅仅做大还远远不够,还要做深、做透,做强。如果甘心在产业链做下游轻资产运作,就免不了受制于人,随时遭遇断供脱钩的威胁;同样,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人云亦云,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更难有出头之日。

在研发和生产端,中国有着切肤之痛。尤其是在经历了制造业和IT业芯片卡脖子事件后,国家开始重点扶持那些具有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专精特新”企业,产业也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有销量,更要有生产力,有规模,更要有核心技术。

科技基因是一直最被资本看好的硬实力,在投资人士看来,有科研和生产实力的企业,能通过壁垒性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还能够降本增效,整体提升公司的经营水平。

IT圈子有人曾凭借P2P流媒体的专利和几页PPT获得数亿的风险投资,有的AI初创企业凭借业内顶尖技术团队,成为多家风投的香饽饽。现在,知名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在发布财报时,披露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研发人员的比例,都是妥妥的硬指标。

上美集团虽不是互联网公司,却是美妆领域中,并不多见的科技驱动型、有“芯片”的企业。

早在2016年,上美集团就在日本神户成立科研中心,并于当年开始基础研究活动,开发属于自己的平台技术与原料。两年后,上海环球港总部科研中心投入使用,上美正式建立起全球双科研实验室的研发体系。

事实上,上美集团自2003年布局自主研发以来,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投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费用率也处于行业前列,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別为8,290万元、7,740万元、1.0亿元及5,190万元,分別占收入2.9%、2.3%、2.9%及4.1%,研发费用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了国际日化巨头的水准。

上美集团持续的研发投入硕果累累,已取得200多项海内外专利,3大自主原料TIRACLE(双菌发酵成分)、AGSE(活性葡萄籽提取物)及青蒿油AN+(青蒿提取物)有关的先进研究成果或专利技术,他们已经具备支撑产品价格的实力。

 

与此同时,不同于国内大部分美妆企业选择的代工厂模式,上美集团成立不久便选择“重资产”发展路线,自建供应链,已在上海和日本冈山自建了两大工厂。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其自主研发产品占同期总收入逾97%。

这样做的益处很多:企业对生产节奏和产品质量的把控有着更大的自主权;原料直采、当地生产的模式,也可满足柔性生产需求;在生产达到规模化以后,也能够控制自身的生产成本;较大程度地为公司塑造踏实、自主研发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多品牌与全渠道,一家 “生意做不完”的美妆企业】

多品牌战略是科技公司的稳定发展和迅速成长秘籍,一方面能使化妆品公司实现更均衡的发展,不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焕发持久的活力,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品类集中风险和市场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一家不断推出新品牌的企业,永远是年轻的企业。

举个例子,很多手机厂商的多品牌多细分赛道战略非常奏效。有的专门设计高端旗舰品牌和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同时兼顾销量和利润;有专为玩家设计的游戏手机,还有专为女生设计的轻薄拍照手机,兼顾不同用户需求,实现销量最大化。

现在,无论是国内华米OV还是国外的三星苹果,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机厂商。他们的产品遍及IOT各个场景,成百上千种热卖产品。这样的企业还会担心某款手机卖不动么?根本不会!

比如小米公司,最近两年用数字系列手机冲击高端手机市场,同时,将Redmi独立出来,坚守高性价比市场,米家生态链更是无所不包品牌繁茂。此外,小米还推出了多款折叠屏手机,产品线更是延伸到手表手环,平板笔记本、电视空调乃至各种厨房家电,最近还进军电动汽车。除了卖硬件,他们还可以卖软件,卖应用,甚至卖广告。多品牌多品类战略,让小米有做不完的生意。

上美集团自成立之初就采取多赛道与多品牌的发展路径,布局护肤、母婴、洗护三大赛道,并成功打造出韩束、一叶子及红色小象三大“支柱性”品牌,是国货中为数不多的多品牌美妆企业,在夯实主力品牌的同时,亦积极孵化新锐品牌开拓中高端市场,丰富产品矩阵。如推出固发洗护品牌极方、专注宝宝敏感肌的“医研共创”品牌newpage一页。

目前,上美集团完成抗衰、纯净美容、婴童敏感肌、皮肤屏障修护等多个功效领域的布局,做大众、中高端和高端不同消费量级的生意。

 

从PC互联网到移动网络普及的20年间,媒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带动渠道几经更迭。从四大门户到双微一抖;从传统电视,到优爱腾,再到小视频的崛起,随之影响渠道的变迁,线上电商、手机微商、自媒体种草,直播带货。当人们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时,消费决策的路径也越来越短了。

每一种新渠道的出现都是一个新的周期,也是一波新的流量红利,多渠道是一家企业高效获客、抵御周期的先决条件。

上美集团采用多渠道的策略,增加渠道销售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提高产品的渗透率。例如,疫情特殊时期,当线下渠道萎缩,上美集团敏锐、及时地调整渠道布局,加大线上资源的投放力度,提高产品曝光率,在持续深耕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同时,拓展年轻用户喜爱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平台。

而在线下方面,上美更是没有放松。截至2021年9月30日,与557家线下分销商合作,覆盖了全中国所有省、市和自治区,线上线下形成强大的销售网络。

【具备综合实力,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商业圈喜欢用木桶原理来评价企业的综合能力,因为,木桶的短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企业更需要从品牌端到底层技术的全面能力,从供应链、渠道等的综合能力,才能发挥乘数效应。

上美为什么是一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为什么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或许源于这家公司没有明显的短板,在综合实力方面颇具潜力。

作为IT科技企业的长期观察者,在了解到美的自主研发、供应链战略,多品牌和多渠道战略,以及拥抱变化、拥有创新意识,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这家公司的战略、思路和打法太像互联网科技企业了。

如果类比国内的科技企业,我会想到华为。因为华为拥有自主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也在全球拥有多家研发中心,同样主打多渠道多品牌;如果类比国外的公司,我会想到苹果。因为苹果拥有自主的iOS和A系列芯片,拥有IOT全线数码产品。

然而不同于中国的IT科技企业、互联网大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中国的美妆企业还显得像个“小学生”。在品牌力上,很多人唱衰,在国潮热情退却之后,国货美妆依然不如国际大牌,依然不具备品牌力和技术竞争力,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事实上,以上美、珀莱雅、贝泰妮为例的国货美妆,已经用近20年的时间跑完了国际大牌几十年的路,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事。

时间会改变一切,做时间的朋友。相信具备了优质基因的美妆国货,一定会成长为国际高端大品牌,就像那些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唱出“百年老店”的豪言与梦想,我相信,上美这家基本盘稳、敏捷且具备创新基因的公司,有一天真能做成百年老店。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