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小开
2023年2月,当王凤英以总裁身份走进小鹏广州总部时,前台标识还没来得及更换。这位在长城汽车掌舵营销31年的铁娘子,此刻面对的是新势力最棘手的难题:G9上市暴雷、毛利率跌破生死线、投资人信心动摇。
九个月后,小鹏汽车季度毛利率转正,G6单月交付突破8000辆,资本市场用股价翻倍回应这场翻身仗。而长城汽车同期新能源渗透率徘徊在21%,不及行业均值。这场职场迁徙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撕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的人才博弈真相。
三十年战友为何分道扬镳
在保定长城总部,魏建军办公室挂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书法,而王凤英的工位上曾常年摆着《定位》理论模型。这对搭档创造过车市神话:把一款H6卖成全球300万车主的选择,用皮卡攻占澳洲25%市场份额,将长城市值推上6000亿巅峰。
裂痕出现在2020年。"魏总在技术日宣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时,王总在台下抿紧了嘴唇。"一位离职高管透露。当长城重注押向DHT混动和氢能,王凤英力推的轿车项目却被搁置。2022年内部战略会上,关于是否跟进增程路线的激辩,最终演变为两种路线的分道扬镳。
这不是简单的路线之争。在长城推行"去总化"改革时,王凤英分管的品牌板块被并入"中台",而技术出身的穆峰开始主导产品规划。当工程师文化成为主旋律,这位擅长市场洞察的"长城董明珠",突然发现方法论开始失效。
新势力病房里的"老中医"
2023年小鹏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把话筒推向右侧:"凤英总带来了我们急需的手术刀。"这把刀确实锋利:
• 砍掉飞行汽车等远期项目,研发费用环比下降28%
• 将SKU从186个精简至43个,供应链成本直降12%
• 把自建充电桩速度从每天15座降至5座,改推合作建站
这些看似"保守"的举措,实则藏着传统车企的生存智慧。王凤英在保定练就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正在广州焕发新生:把直营店从地标商圈搬到社区停车场,用经销商体系打通三四线市场,甚至重启被新势力抛弃的汽贸城渠道。
"她像给高烧患者开退烧药,先保命再治病。"一位新势力VP评价。当同行还在为激光雷达数量较劲时,小鹏G6砍掉城市NGP功能,却把续航做到755公里——这个燃油车时代的基本功,恰是多数新势力的盲区。
人才迁徙背后的产业周期律
在虹桥机场贵宾厅,猎头Linda的文件夹里躺着47份传统车企高管简历。"现在挖一个总监级,签约奖能到年薪200%。"她透露,新势力对传统人才的需求类型正在变化:从三电工程师转向供应链老将,从智能座舱专家转向渠道操盘手。
这种流动暗合产业演进逻辑:
- 生存期(2015-2020):蔚来用苹果人才做用户体验,小鹏挖百度系攻坚自动驾驶
- 淘汰期(2021-2023):理想引入长城系降本增效,哪吒招募吉利系搭建经销商网络
- 整合期(2024-):比亚迪高管跳槽小米,上汽老将加盟华为车BU
王凤英的转身,恰在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交汇点。当资本市场对新势力的耐心进入倒计时,需要的不再是颠覆式创新,而是体系化作战能力。这解释了她为何能在小鹏推动"反共识"改革:把研发占比从22%压到15%,却换来经营性现金流由-16亿转正。
写在最后:没有背叛的战场
在保定,长城氢能基地的工程师们仍在攻关膜电极寿命;在广州,小鹏工厂的机械臂正以73秒/台的速度下线G6。两种路线的竞争远未终结,但王凤英的职场迁徙揭示了一个真相:当产业变革进入深水区,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偏执狂,也需要脚踩泥土的务实派。
这场价值百亿的人才流动,或许正如宁德时代曾毓群所说:"我们争夺的不是人才,而是时间窗口。"在电动化渗透率突破40%的临界点,中国汽车业正在用流动的人才,缝合传统与创新的断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