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47.8元难倒了盒马和美团小象

今年的即时零售太火了,作为互联网观察者,早在O2O时代,我就一直用近场消费经济来描述当时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 

直到曾经以打造“前置仓”概念远赴美国上市的每日优鲜倒闭;创建盒马鲜生的侯毅直言前置仓就是个伪命题;叮咚买菜调整运营策略拥抱“效率优先”.....才发现原来大家理想中的“快”其实夹杂着众多产业链难题,这对于即时零售行业的参与者和旁观者来讲,都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但,行业内并没有停止对即时零售各类模式的探索。 

比如京东七鲜,去年首创推行的“1+N”模式,即一个中心店,多个卫星小店。凭借供应链的强大支撑力,在今年春节前后将这个模式基本跑通,且在京东集团2025年Q1财报中更是强调,京东七鲜今年加速推进“1+N”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这标志着京东七鲜“1+N模式”从验证期迈入提速规模化扩张阶段。 

凭借“1+N”模式的强驱动,京东七鲜在全网开启了“普惠消费”活动,尤其是伴随着618的加持,这下子把曾经冷清的即时零售行业彻底激活了。 

持续击穿底价 压力给到了美团小象、盒马

其实,说起即时零售的价格战,此前以榴莲千层价格为例,盒马发起过对标山姆的价格战,被称为“移山价”,后续美团买菜也顺势对标盒马发起了“拔河价”。以己之长攻其之短,这是当时价格战的通用策略,但是这招现在在京东七鲜面前,大概率会失效了。 

从去年11月开始,京东七鲜就对外发出了击穿行业价的宣言。有网友晒出了当时三家平台“53度475ML的黄盖玻璃汾酒”的价格对比图,京东七鲜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到了今年618,同样以上面的汾酒为例,我刚才又搜索了下三家平台,发现还是京东七鲜最便宜,价格为47.8元;美团小象为51.9元;盒马为53.9元。 

现在正是榴莲成熟上市的季节,京东七鲜金枕榴莲的价格为26.8元一斤,盒马的价格为29.7元一斤,美团小象的价格为29.8元一斤。 

当然,孤例不能说明一切。我又搜索了下“德青源15枚鸡蛋”,京东七鲜价格为17元;美团小象与盒马价格均为17.8元。对比了下老北京人最喜欢喝的“42度500ML牛栏山二锅头”,京东七鲜价格为14元/瓶,盒马报价为15.8元/瓶,美团小象报价为14.5元/瓶...... 

这可是我随机对比的哈,没有掺杂任何官方针对性的低价活动。由此可见,京东七鲜的击穿行业价已成为常态化存在,不存在任何营销噱头,真诚直接。 

当然,在这次618期间,京东七鲜在其APP页面还上架了更多比其他平台价格有竞争力的低价好货。比如纸核金煌芒低至19.8元一公斤,猪腿肉23.9元一公斤,冰鲜挪威三文鱼腩280g仅售79.9元等等。 

锚定万亿即时零售市场 京东七鲜的“三板斧”秀出自信力

相关权威机构数据统计: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万亿元,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5%。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十五五”规划明确支持即时零售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物流基础设施专项债额度增加20%,推动县域冷链仓储覆盖率提升至65%。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需求规模存在,才造就了即时零售产业的动态变迁进化。 

放眼目前的即时零售赛道,除了京东七鲜在年初已跑通的“1+N”模式之外,还存在另外两种模式,分别是以美团闪电仓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和以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等连锁零售商为代表的仓店一体模式。 

这两种模式普遍都具有定向性,前置仓模式虽然成本较低,但缺乏线下体验,无法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纽带,交易转化成本较高;另外还需要匹配高密集网点和庞大的运力支撑;物理环境方面,商品品质无法长期保证,也不能加工生产、热出等;仓店一体模式运营成本较高,符合高粘性会员企业,但线上线下管理复杂,配送效率相比前置仓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无法大规模触及到下沉市场。 

美团虽然在去年发布了闪电仓的“繁星计划”,但是基于美团小象是从生鲜向全品类扩充的原因,美团小象急需要通过招商扩充自身的货盘SKU,丰富自身的商品池以解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诉求。要知道美团小象的计划是到2025年年底前拓展至1.5万种,而这与京东七鲜目前超过3万的SKU相比,差的太多了。 

这也侧面反映出美团小象目前正在大力拓展市场中,在商家们面前并没有很大的商品价格话语权,从而导致了整体运营成本偏高,而这也反映到前端的商品售价中,与京东七鲜相比确实贵了。另外,因为前置仓的传统功能配置,无法保障商品长时间存放,可能损坏商品品质,这也造成了众多消费者吐槽。 

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对美团小象的印象是送货比较快,但是商品可选择性少,品质和价格一般。 

侯毅时代,否定前置仓;轮换到严筱磊时代,又开始重启前置仓。盒马战略的反复不定,除了让老东家阿里出了不少血之外,在坚守店仓一体化模式之后,似乎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在目前即时零售一线红海的背景下,下沉市场的触及是否能够借助重启的前置仓快速铺开,商品好的前提下能否降低价格,配送能否跟得上等等问题。 

京东的“1+N”模式可以说兼具了前置仓和店仓一体模式,即中心店进行线下体验,卫星小店进行高效配送履约。整体享受统一货盘,实现“体验中心化、服务网格化”。中心店会承担商品展示、热食现制等场景化服务。卫星小店则以3公里为半径密集布点,给用户30分钟达的即时购物体验。 

目前,京东七鲜构建的卫星小店从功能与风格上来讲,已经完全超越了现有的其他平台前置仓态,它是按照开放性的标准建立的。比如在装修、建设规格上有着高标准要求。而且卫星小店还承担特殊商品的配送履约,比如中心店新出的热食等。这与美团的前置仓配送有着明显差异化。 

京东应该是看明白了,最大的优势是它从一开始做自营商品、自建物流,完美的构建了控价、控商品、控运营、控履约的一站式服务路径。 

商品方面,这等于从源头上对入驻商品进行了严格筛选,切掉了传统经销体系中3-4层中间环节,将供给通路缩减到最短。比如在京东七鲜这块,通过以“产地直采”“海捕直达”“酒厂直供”以及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等实现品质可控,打造好物商品池。另外加上主站的多元化品类加持,整体给消费者带来“多而好的低价商品”。 

价格方面,京东内部一直在强调低价是京东唯一的基础性武器。叠加京东自营的规模化采购优势,商品价格更低以及旗下数智化供应链的高效周转保障,低价策略已经贯穿到了各个业务线当中。这也是为什么京东七鲜能够持续推出击穿行业价的基础底气。 

履约方面,借助多年来的数智化供应链的加持,京东七鲜构建的“1+N”本地化履约服务网络,能够以30分钟的高效配送时间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高品质的多SKU商品、低于行业价的常态化、高效履约服务能力构建成了京东七鲜的“三板斧”,解决了之前前置仓时代的“价格-品质-速度”的商业失衡,契合了零售业的“效率、成本、体验”商业发展路径,推动了即时零售产业进化的速度。 

跟随就是被认可 京东七鲜的正向进化刚刚开始

蛰伏即时零售多年经历多番调整的盒马自从在去年重启前置仓后,据说今年也将在河北、天津等地尝试“1+N”模式了。另外还有美团小象,在今年4月份计划说要在成都、苏州等地成立大店,类似于盒马的NB社区店,但目前看来貌似还没有落地。 

为什么沉寂已久的即时零售平台又开始各种折腾了,在我看来,有这几方面原因: 

一、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已有平台验证能盈利的背景下加剧了各大零售平台的市场厮杀程度。众所周知在传统电商发展到天花板之后,诸如京东、阿里、美团等企业急需要拓展新的第二增长曲线。盒马已于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首次实现年度盈利;京东七鲜在今年五一期间的线上订单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近110%的大幅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受益于前置仓做自营食杂小时达配送的小象超市营收增长的强推动,美团新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幅度高达两位数。 

二、政策的持续推动。国家的“十五五”规划明确支持即时零售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物流基础设施专项债额度增加20%,推动县域冷链仓储覆盖率提升至65%。在目前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政府正在通过构建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发放消费补贴等方式刺激即时零售商业势能,这也为这个产业链的企业提供了不错的市场发展推动力。 

三、行业发展模式逐渐得到共识。虽然说每个企业在即时零售方向都会基于自身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但是京东七鲜构建的“1+N”模式在今年年初跑通后,盒马等平台似乎也要入局跟随,扩充自身在市场的覆盖力,这个间接证明了京东七鲜模式正在被行业内资深同行认可。 

在“1+N”模式的支撑下,京东七鲜可以说完成了从单点到生态节点的转变。 

所有的流通都是为了更好的流通,这句话也许听着绕口。但是在目前数智化技术加持的今天,却变得很适用。 

京东七鲜除了承接线下体验和供应资源分配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凭借消费习惯智能化调度各个卫星小店,高效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输送和消费数据资产回流。在我看来,这个“消费数字化资源回收方式”可以凭借多如牛毛的全国本地化卫星店进行多元化的可逆式操作,最终与京东主站形成协同效应。 

而在这个消费数据全链路双向可逆化的生态循环加持下,京东七鲜在线上线下的融合效率将会更高,京东的线上主站、线下中心店以及N个卫星小店之间构建的店网多维一体运转更为智能化,更为顺畅。一方面可以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杜绝单纯的流量资源和商品配送不精准的运营成本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商家面向市场的稳定性、降低无效商品研发概率、提升行业内的竞争力。最后则是带来消费者从商品的功能需求到情绪诉求的充分释放。 

而这种生态张力,则是目前美团小象与盒马所不能比拟的。第一市场规模还没达到,消费层次不够丰富,沉淀下来的消费行为数据无法为自身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市场支撑;第二原来的前置仓还来不及更换,或者更换成本较高,叠加第三方商家的服务、仓店的加盟等因素影响,在消费数据资产这方面比较割裂,无法实现自我快速闭环。第三零散的供应链条无法像京东一样,形成协同效率的最大化运转。 

综上,京东七鲜能够持续低于行业价是有自我底气的,在成本、效率、体验等多方面积攒多年经验的加持下,利用生态协同的力量持续进化,与商家、消费者共生共建共赢,走了美团小象、盒马不一样的发展路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商纪》,作者:独孤依风。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47.8元难倒了盒马和美团小象
2025-05-26
单点思维比不上生态协同的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