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打车还收空调费你支持吗?官媒发文怒斥:平台内卷不能让乘客买单

近日,江西南昌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车内贴有告示:“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服务,自愿消费”。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全网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网友纷纷吐槽“盛夏打车竟要为基本服务额外付费”。

《检察日报》于今日发表评论文章,直指网约车行业“低价内卷”转嫁成本至乘客的乱象,呼吁平台回归合理定价,保障司机体面劳动与乘客合法权益。

“空调费”争议:乘客叫苦,司机喊冤

山东济南、河南郑州等地均曾出现类似案例:有顺风车司机以“乘客自愿”为由,向同行乘客收取每人20元空调费;部分网约车司机甚至在车内张贴“付费服务告示”,按里程分段收费。

然而,乘客普遍认为,空调是网约车服务的基本配置,额外收费属于“强制消费”。一位南昌乘客表示:“40℃高温下,司机说‘不开空调省电’,却要我扫码付费,这合理吗?”

司机端则另有苦衷。南昌网约车司机熊师傅算了一笔账:以新能源车为例,夏季开空调每日电费增加30-50元,月均成本高达600-800元;同时,空调耗电导致续航减少100公里,跑单量随之下降。“平台抽成25%不变,特惠订单价格压得极低,高温补贴每月不足300元,不收费真的活不下去。”熊师傅坦言。

平台低价竞争压垮司机,监管缺位助长乱象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但平台间“价格战”愈演愈烈。某头部平台推出的“特惠快车”“一口价”等服务,虽吸引乘客,却未降低司机抽成比例,导致司机收入缩水。更引发争议的是,部分平台将“车内温度适宜”纳入乘客评价选项,却未明确空调服务是否包含在订单费用中,形成“隐性服务缺口”。

“平台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却将运营成本转嫁给司机,最终由乘客买单。”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斌指出,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运价应包含合理服务成本,平台有义务保障司机基本收益。

法律边界:擅自收费涉嫌违法,乘客可依法维权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表示,根据《价格法》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费用应包含合理服务成本,司机单方加收空调费涉嫌“标价外加价”,属于违法行为。但若司机在接单前明确告知并取得乘客同意,则可视为双方达成新合意。“关键在于平台是否尽到告知义务。”胡律师强调,若平台未在订单页面明确服务内容,需承担连带责任。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回应称,网约车定价属市场行为,但已要求平台严查违规收费。滴滴出行、曹操专车等平台表示,将对加收空调费的司机处以停运3天处罚,并优化高温补贴规则。

破局之道:动态定价、技术降本与政策兜底

《检察日报》评论指出,解决“空调费”争议需多方协同:

平台调整定价机制:根据高温、拥堵等时段动态上调运价,合理设定抽成上限,并扩大高温补贴覆盖范围。例如,某平台试点“高峰期溢价+空调能耗补贴”模式,司机收入提升15%。

技术降本增效:空调制造商正研发低能耗智能温控系统,预计2025年底适配新能源网约车,可降低夏季运营成本10%-15%。

强化政策监管:工信部规划2026年起强制网约车平台公示空调能耗数据,并建立动态补贴调节机制;市场监管部门需叫停恶意低价行为,防止“内卷式竞争”损害行业生态。

“3元空调费虽小,却折射出网约车行业深层的利益分配失衡。”王斌副教授呼吁,唯有将司机收益、乘客体验与平台可持续发展纳入制度设计,才能避免“司乘矛盾”演变为行业危机。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打车还收空调费你支持吗?官媒发文怒斥:平台内卷不能让乘客买单
2025-07-16
近日,江西南昌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车内贴有告示:“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