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阿里、京东、美团三巨头押注折扣超市:零售业新一轮洗牌开始了

上海青浦区,清晨八点之前,总会有许多大爷大妈自觉的排起一条长队,等待着“超盒算NB”超市开门。在他们看来,这里的商品要比周边的传统超市便宜不少。同样,京东在宿迁新开业的四家折扣超市,开业首日便涌入30万消费者,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变的更加理性,对价格因素更敏感。

 

对于这一新的消费趋势,2025年商超消费变革洞察报告将之描述为:“精打细算”成主流消费态度。消费者越来越“务实”,更加追求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该报告指出,在财务紧缩的大背景下,高达67%的受访消费者明确表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降低,已成为当前影响其未来生活开支决策的首要制约因素。这直接催生了大多数人“斤斤计较”的消费观,价格敏感型客群迅速扩容,推动硬折扣模式成为理性消费的“下一个风口”。

而曾经在外卖、电商、支付领域交战的三大巨头:阿里、京东、美团先后推出超盒算NB、京东折扣超市、快乐猴,杀入线下折扣超市赛道,面向“硬折扣”消费风口,再次集结重兵,一场线下折扣大战一触即发。

三大巨头,三种策略

外卖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互联网巨头们的又开辟了新的战场。阿里旗下盒马NB全国门店突破300家并正式升级为“超盒算NB”;京东在河北涿州开出5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折扣超市,随后在宿迁四店齐开;美团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首店也在杭州落地。阿里、京东、美团三大零售巨头,同时将战略目光投向了线下折扣超市。

虽然三大巨头齐聚折扣超市赛道,但三者选择的策略各不相同。

阿里的“超盒算NB”采用小店型策略,单店面积在600-800平米,SKU控制在1500个,以自有品牌为主,聚焦华东社区,强化极致性价比。

 

京东则主推“大店型模式”,类似京东mall,单店面积5000平米以上,SKU多达5000个,覆盖食品生鲜、家清个护、家居日用等全品类。京东折扣超市从体验上更像传统超市,但其依靠京东供应链、物流、直采等优势,对传统超市形成性价比落差。

美团虽然行动稍微缓了一步,但“快乐猴”还是在阿里与京东之间找到了空位。它的单面规模在京东和阿里之间,店面控制在800-1000平米,SKU大约1200个,其中自有品牌大概300个,主打社区一日三餐,价格比盒马NB低10-30%,并具有美团生态流量与即时配送优势。

低价折扣,零售重构

这一次三大巨头的再次“下沉”,依旧是以“低价”为利器,试图从传统线下零售商仅存的份额中再切下一块“大肥肉”,彻底整合线上线下,重构整个零售生态。和以往“烧钱”、“补贴”式的恶意内卷不同,这次三大巨头押注折扣超市,似乎已经掌握了低价密码。

以阿里超盒算NB为例,其平均毛利率大概在15%左右,远低于传统超市20%-25%的毛利率。阿里超盒算NB之所以能实现如此的低价,不仅靠创新的运营模式,更关键的是其对供应链进行了更深度的重构。比如,阿里超盒算NB可以通过185个“盒马村”实现蔬菜24小时直达,损耗率比传统流通降低60%,再加上自有品牌消除溢价,智能物流仓储网络的支撑,这些可以帮助阿里超盒算NB实现低价而高效的运营。

京东折扣超市也如此,京东七鲜、京悦、京鲜舫、京东京造等自有品牌,几乎遍布于每一个货架,这些自有品牌成为其实现低毛利高周转的核心抓手。甚至于,京东已经开始利用消费者消费数据,主动规划选品、优化口味与包装,来提高复购率和客户满意度。

 

美团“快乐猴”则利用优质的骑手网络实现当日达履约,成为线下购物和送货上门相结合的新消费体系。

从产地直采到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再到大数据画像、反向定制,以阿里、京东、美团为首的互联网零售巨头正加速重构零售生态,不同的是,这次是深入线下毛细血管式的价值链整合。

流量争夺,效率革命

互联网巨头对线下零售市场份额的贪婪,再次印证传统零售形态的窘迫。线下折扣超市的落子,本质还是互联网巨头对线下流量的争夺。折扣超市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供应链优化、数字化能力和精细化运营全面整合的零售效率革命。

目前看,传统商超因租金、人力、多层分销模式导致的高成本难以与硬折扣抗衡,而随着三巨头线下折扣超市争夺战的展开,传统商超的洗牌和转型将被迫加速到来。

但传统商超也不会立即消失,这场变革的最终图景,或许会停留在“头部企业规模效应+中小玩家差异化服务”的格局,逐渐推动中国零售业从“流量争夺”迈入“效率革命”时代。

当然这场变革转型的最终评判者还是消费者,谁能做到好、快、省,谁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零售业的未来,永远都属于那些能够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并通过极致效率输出服务创造价值的企业。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阿里、京东、美团三巨头押注折扣超市:零售业新一轮洗牌开始了
2025-09-05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