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城市之间
聚贤庄
生活派
电商小报
猿氏物语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会员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新首页
Portal
观海听潮
创业沙龙
酷站
科技资讯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活动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记录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快活林
›
IT业界
›
日本出台交友类网站限制法 净化网络环境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日本出台交友类网站限制法 净化网络环境
[ 复制链接 ]
东方不摆
2009-3-17 10:32:48
作者:张超 来源: 法制日报
日本《交友类网站限制法》规定:交友类网站在做广告时要明示禁止儿童利用;为了减少未成年人上网的机会,文部科学省发布通知,原则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日本各级警察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并实施“网络巡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
日本警察厅2月底公布了2008年日本网络犯罪统计情况。据统计,2008年共破获网络犯罪案件6321件,比2007年增加了15.5%,5 年间增长了3倍。其中传播儿童色情物品案件254件,同比增长32.3%,违反青少年保护条例437件,同比增长90%。另据统计,全国网络犯罪咨询窗口 2008年共收到关于网络诽谤、中伤的报案1.15万余件,比前年增加近30%,首次突破1万件。
未成年受害者增加手机成为重要媒介
日本警方统计将网络犯罪分为非法入侵、侵犯电磁记录、利用网络的犯罪三大类。在利用网络犯罪这一大类中,又细分出网络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猥亵儿童、传播儿童色情物品、违反交友网站规定、违反青少年保护规定,侵权等类别。
在2008年利用网络的犯罪中,送检的猥亵儿童案为507件,较前年(551件)略有减少,但传播儿童色情物品案较前年增加了近33%,违反青少年保护条例的增加了90%达到437件。警方介绍,代表性案例如神奈川县43岁某无业人员违反禁止儿童卖春、儿童色情法的案件,在因特网上开设照片投稿网站,将投稿的儿童色情照片提供公开浏览。该案已于去年10月送检。
网络犯罪未成年受害者中,涉及交友网站的为724人,比前年有所减少,但是博客网站等非交友网站的未成年受害者,有大幅增加,达到792人,首次超过了交友网站受害者,其中女性受害者占了绝大多数。警察厅认为“这说明非交友网站的情况也非常严重,不容忽视”。鉴于此新情况,警方首次开始单独统计非交友网站未成年人受害情况。
由于利用交友网站诱骗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的案件层出不穷,相关法律已进行了相应修改。建立交友网站需向警察厅申请,运营网站时发现诱骗未成年人的帖子要立即删除。从统计数字上看,这些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警察厅也表示,强化非法发帖的监视体制,禁止非法发帖,目前只是靠网站业者的自觉配合。
日本的3G网络已经普及,在利用网络的犯罪活动中,未成年受害者绝大部分是通过手机上网的。日本某手机网站拥有1200万会员,去年5月就发生了某无业男子与一名通过此网站结识的小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案件,该男子已因涉嫌强奸被捕。同年11月,还发生了一高中女生被从此网站认识的网友杀害的惨剧。据说,现在该网站有400名员工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非法留言。
为了减少未成年人上网的机会,文部科学省于1月底给日本都道府县(均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教委发放通知,原则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此前,日本不少地方就已经陆续开始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有的地方对高中生也进行了限制。
网络诽谤屡创新高匿名实为重要原因
2008年,警方共接到网络诽谤、网络中伤的报案共11516件,创下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万件,比2007年的8871件增加了近30%,比2005年(5782件)翻了近一番。
日本网民称大规模网络诽谤、中伤为“着火”。最近,日本影响较大的“着火”事件,是在某笑星博客中对其集中进行的诽谤。2000年前后,网上就零星流传此笑星与一起女高中生被杀案有关。2008年1月,该笑星开设博客,不久便有大量帖子指称其为“杀人犯”,让其“去死”。该笑星在其所属事务所的主页上数次澄清与事件无关,但都于事无补,不得已于去年8月份向警方报案。
今年2月4日,一名发帖称要杀了该笑星的女网民被警方以涉嫌恐吓罪书面送检。第二天,又有18名网民以涉嫌诽谤被警方书面送检。这些人相信自己说的是事实,而他们的信息来源却都是道听途说,最终是以讹传讹,伤害了无辜的人。
对此警方称,希望此案能对在网络上不负责任信口开河的行为敲响警钟,并感叹网民对发帖可导致犯罪的意识太淡薄。有报道称,警方借此行动,旨在提醒网民,网络即使匿名,当事人也可被锁定,希望以此打消一些人以为匿名就不会事发的念头。
曾著有《WEB“着火”》一书的评论家荻上称,网络不是完全虚拟的空间,网络与现实相联系。现实社会不能做的,在网络上也不能做,做了就会受罚。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所以才有了“着火”现象。“着火”与现实世界的虐待、私刑性质一样。对个人群起而攻之在网络,在现实中都是越线的行为。
反思网络匿名制度下力遏制泛滥趋势
网络匿名制原本是为保护隐私而推行的。但匿名上网却给追查用户的真实身份和寻找犯罪证据增加了难度,也为有犯罪企图的人提供了便利,使违法之徒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日本警方目前已经加强了对网站的监控力度,一旦发现可能诱发犯罪或者威胁到公共安全的有害信息,就会要求网站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将其删除。网络通信记录也会被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找犯罪证据之需。针对公共无线网络等的管理规范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日本《每日新闻》曾发表社论指出,面对难以计数的网站,这些对策仍显得被动。考虑到网络匿名犯罪案件不断增加,日本许多专家认为有必要重新反思为保护隐私而推行的网络匿名制,应考虑采取措施遏制网络匿名制实施过头的趋势。
制定完备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网络监管
为了遏制网络色情暴力,日本通过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加强网络监管。
日本加强实施《交友类网站限制法》。法律规定:利用交友类网站发布“希望援助交际”类的信息,可判处100万日元以下罚款。同时,交友类网站在做广告时要明示禁止儿童利用,网站也有义务传达儿童不得使用的信息,并采取措施确认使用者不是儿童。家长作为监护人,必须懂得如何使用过滤软件过滤儿童不宜的内容,并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
目前,日本各级警察部门都公布了举报电话,并实施“网络巡逻”。警局职员在受警方委托的团体协助下,监控网站、论坛上的信息。一旦发现违法或有害信息,警方可要求网络服务供应商或论坛管理者予以删除。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虚拟空间下,鲜花与毒草同在。显然,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监管无疑是重要的方案。但是,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全社会恪守道德底线,更有赖于法律和技术的双管齐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跟贴 Reply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东方不摆
关注
主题数387
李彦宏,为什么不像男人一样道歉?
阅读 167717
[转]柳传志先生办公楼下的“神州数码群体事件”
阅读 150118
开源汽车 Rally Fighter
阅读 70551
发布新话题
小帖士
如果你不是特别对他的每一句话感兴趣,不要随意用"关注"人的功能,因为关注以后,他的所有发帖回帖都会以通知的方式提醒你的!
统计信息
会员数: 4661 个
话题数: 8710 篇
巅峰数: 8 人
首页
分类
活动
合作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