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百联集团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全业态融合、技术研发、会员体系、供应链整合、支付以及物流六大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这一消息在周一这个工作日的早晨震动了全国零售业界,所引起的震动不亚于2015年8月阿里与苏宁在南京的那次「世纪联姻」。
鉴于百联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遍布200多个城市、4700余家网点的庞大体量,以及从超市到百货的全业态资源,双方的这次合作无疑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零售影响效应。由此带来股价波动、业界兴奋与想象空间一时无二。
「江浙沪」版图完整了,阿里新零售三城一面
尽管「新零售」是马云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抛出的新概念,但事实上,阿里至少早在3年前就已有这样的战略思路并进行区域性试水。2014年阿里战略入股银泰商业,开始了百货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融合探索;2015年283亿入股苏宁,探索数码家电领域全渠道融合;2016年入股三江购物,布局超市领域;2017年启动银泰私有化,意欲将新零售全面提速。
而本次阿里携手百联,意味着新零售「江浙沪」版图的最后一片拼图拼接完整。那么阿里为什么要选择上海打响新零售元年的第一枪?又为何以「江浙沪」作为新零售革命的首个根据地?笔者认为有三大因素:
1、 江浙沪是最具新零售基因的区域:毫无疑问江浙沪不仅是中国传统零售业最发达的地区,更是电子商务与新金融的发源地与普及率最高的区域。成熟的用户层面使得新零售的试点与推广更为通畅。同时,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2016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五个省(市),上海、背景、浙江、江苏、天津,江浙沪就占了大半壁江山。
2、 江浙沪的地缘优势利于试水效率:对于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来说,江浙沪显然具备主场优势,以上海为「桥头堡」、江浙两省为「后花园」的地缘布局,对于新零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布局软硬件技术及提升全客群服务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3、 江浙沪的标杆地位更易拓展全国:所谓的深圳速度、上海高度无疑体现了上海所能代表的创新与发展的高度。上海零售业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中国商业革命的缩影,中国首家启用日光灯的百货、安装亚洲首条自动扶梯的百货、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都诞生于此,毫不夸张的说上海就是中国零售业创新的标杆。
伴随新零售概念的不断升温,电商平台与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双向的跑马圈地可谓是全面爆发,对于阿里来说,「江浙沪」版图的完成,在中国零售业最发达的区域构建出了三城一面的新格局。在新零售元年,这星火燎原的第一枪,无疑为阿里新零售体系革命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基础。
六大领域连通全业态革新,新零售局部战役到全面爆发
此次联姻最核心的干货在双方于六大领域全业态、全渠道、全方位的合作: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体系互通、支付金融互联和物流体系协同。由此可见阿里新零售主线思路在于,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实体商业的效率,将分散的品牌零售店改造为发货渠道,背后结合消费者大数据去统筹会员管理、物流配送、权益共享等。
结合去年12月阿里集团公布的电商体系重组方案,也许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阿里的新零售概念和操作手法:聚划算与原天猫市场部业务全面结合,组成新的营销平台事业部;设立天猫运营中心,负责天猫平台层面的商家管理、会员管理、规则与资源管理;成立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部,管理天猫超市、美妆洗护、食品母婴、天猫生鲜等;成立电器家装事业组,纳入天猫电器城、天猫美家等部门;成立天猫服装事业组,包括男女装、箱包鞋帽、内衣配饰、珠宝首饰等;而天猫国际、天猫手机事业部等业务则维持原有架构。
这一架构调整,形成了阿里电商「三纵两横」的布局,以品类相关性为基础三纵——「快速消费品事业部」、「电器家装事业部」、「服装事业部」和以管理中枢形式存在的两横——「营销平台事业部」、「运营中心」除了天猫业务发展需求之外,更是「新零售」语境下的阿里电商思路的整体升级。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发布会上谈到,未来商业中,消费者不应该被人为区分是是来自线上还是线下,实际上这是一批人群,商业环境应该让消费者无论身处线上还是线下,都能获得顺畅的购物体验。而阿里的「去电商化」的本质显然是从「赋能商户」升级到了「赋能商业」,从为商家提供销售通路,上升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重构「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而为商家提供全面的商业能力。
如果说「江浙沪」根据地的成型是阿里新零售试水从点到面的突破,那么可以预见,这个面将很快延展到全国,新零售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的革命将全面爆发。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我们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更大的市场,因为我们双方的市场都足够大,我们希望……共同打造一个前所未有没有出现过的创新的新零售经济体。」围绕未来生活方式的畅想仍在进行时,属于未来的商业、属于未来的都市究竟是什么样的仍未可知,但新零售所驱动的以渠道推动的前端改革,势必会影响整个经济商业模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