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昆仑万维财报解读:AI商业化卷王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所有和AI相关的企业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AI何时才能够商业化变现?

经过了早期的“概念红利”,资本的热情逐步冷却,行业内外形成了新的共识:单纯的技术演示,已经无法支撑可持续的商业故事。特别是“非大厂玩家”,想要在洗牌赛中脱颖而出,不仅要能“炼出好模型”,还要“让模型赚钱”。

典型“非大厂玩家”的代表昆仑万维,陆续发布了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向外界诠释了一家中型AI企业的生存策略——出海第一。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5.2%,整体毛利率达到73.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46%,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94%,这份成绩单让昆仑万维成为海外增速最快的中国企业,为AI出海商业化打响了第一枪。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由于小马智行在美股的脱颖而出,让去年投资亏损的8亿的昆仑万维直接回血,资本市场的波动让人唏嘘,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包容弹性。

在AI商业化的课题上,“All in AGI 与AIGC”的昆仑万维,交出了一份兼具规模增长、生态协同和技术破局的多维答卷。

01 AI应用矩阵开花结果,商业化“增长飞轮”初具雏形

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大多数AI企业仍处于技术展示或小范围试点的阶段,能否跑通商业化路径的可谓凤毛麟角。

原因并非是技术过于新颖,而是商业路径上的“守旧”。

比如很多AI厂商都有一个“平台梦”,不断呼吁开发者来打造应用,并未脱离“做操作系统”的路径依赖;一些做AI应用的团队,仍在照搬移动互联网只盯着“打造超级APP”的打法,结局注定是很残酷的。

相比之下,昆仑万维的商业化布局有着典型的“矩阵”思维,在AI大模型、AI搜索、AI短剧、AI音乐、AI游戏、AI社交等领域“多点开花”,同时避开大厂的火力中心,将海外市场作为增长主阵地。

昆仑万维一季度营收的高速增长,和AI应用矩阵的“开花结果”不无关系。

最具想象空间的是“AI短剧+短剧平台”的组合。

在"创作赋能+内容分发"的双轮驱动战略下,昆仑万维在全球短剧市场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

在内容创作方面,2024年8月推出了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直接把影视制作带进了"一键生成"时代;在内容分发方面,2024年下半年发布了DramaWave短剧内容平台,通过“付费+免费”内容分发模式,直接实现ARR1.2亿美金。

图:SkyReels操作界面

同样可圈可点的还有AI社交和AI音乐。

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AI社交应用Linky,通过虚拟角色互动与用户生成内容(UGC)生态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独特的社交体验,用户既能养成自己的专属AI角色,还能与全球玩家交流分享。

图:Linky产品页面截图

截止到一季度末,Linky的累计下载量已经突破1000万,月活跃用户达到300万,单月最高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迅速成为“AI陪伴”赛道的黑马,也是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AI应用之一。

基于Mureka系列大模型打造的AI音乐商用创作平台Mureka,为用户提供从创作到交易的全链条服务,开创了AI音乐创作与交易一体化模式,上线后积累了大量专业创作者和商用需求用户。

图:Mureka操作界面演示

截止2025年3月,Mureka的全球访问量达333万,环比增长86.5%,增速位列全球AI音乐品类第一;年化流水收入(ARR)达到1200万美元,稳居海外AI音乐市场第一梯队。

以上还只是单个AI场景下的表现。如果将昆仑万维的技术、运营、内容分发等优势叠加在一起,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答案是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增长飞轮”,不断为AI应用的探索供血。

直接的例子就是短剧平台DramaWave。

SkyReels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AI配音可实现16种语言转译,再加上DramaWave“付费+免费”的内容分发模式,在海外实现了现象级增长:第三方数据显示,DramaWave的累计下载量已突破3000万次,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稳居中国短剧出海行业第一梯队。

从冷启动到规模化增长的关键跃迁,和“爆款策略”有很大关系。譬如4月初推出的爆款短剧《订婚风暴》,上线5天播放量就突破千万大关,推动DramaWave迅速跻身韩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榜TOP 10。到了4月12日,DramaWave已经在韩国市场超越Netflix登顶该榜单榜首,并连续霸榜四天。

截止到3月底,DramaWave的年化流水收入(ARR)已达1.2亿美元,月流水稳定在1000万美元左右。在以美国、日本及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展现出强劲吸金能力,并形成以印尼、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极。2025年底有望做到3.6亿美元的年化流水,进一步加速AI商业化进程。

短剧、音乐、社交分别切中内容消费、创作者经济和情感陪伴三大高速增长的应用场景,构建起了坚实的多元化护城河。

不但让昆仑万维成为海外收入最高的中国AI企业,也为更多AI应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昆仑万维自研AI游戏《猫森学园》正在研发测试中,将为玩家呈现一个以校园生活为核心的开放世界)。

02 AI大模型“协同进化”,加速布局芯片和Agent

相比于还在寻找商业模式的多数AI创业者,昆仑万维已然跨越了“从0到1”,进入到“从1到N”的规模化增长轨道。

而商业化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技术驱动。昆仑万维已经自下而上构建了大模型到AI应用全链条打磨的能力。

首先从模型能力来看,昆仑万维自研且持续迭代的“天工”系列大模型,在复杂任务处理、强化思考、多模态等方面的表现相当强悍。整体AI技术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以最卷的AI搜索为例,基于“天工”系列大模型打造的“天工AI智能助手”,日活用户早已超过100万。

如果将昆仑万维的大模型和AI应用矩阵横向对比,就会发现:每一个商业化成功的AI应用,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行业大模型。

比如AI短剧SkyReels的出圈,离不开先进的视频生成与三维建模技术,能够生成连贯自然的长视频内容,彻底改变了传统AI视频”动作僵硬得像机器人、画面跳变得像PPT”的尴尬局面。

2025年2月18日,昆仑万维开源了全球领先的SkyReels-V1视频生成模型与SkyReels-A1表情动作可控算法;2025年4月21日,昆仑万维发布并开源全球了首个使用扩散强迫(Diffusion-forcing)框架的无限时长电影生成模型——SkyReels-V2,通过采用非递减噪声时间表实现长视频的高效生成,推动视频生成迈入“无限时长、影视级质量、精准控制”的全新阶段,稳坐开源SOTA宝座。

再比如AI音乐商用创作平台Mureka的商业化成功,可以追溯到国内首款且唯一公开可用的AI音乐生成大模型天工SkyMusic(后来更名为Mureka大模型)。

2025年3月26日,昆仑万维正式发布全新AI音乐生成模型Mureka V6与Mureka O1,其中Mureka O1是全球首款引入CoT(思维链)技术的音乐推理模型,性能超越竞品,登顶SOTA。

可以找到的模型创新还有很多。

昆仑万维开源的Skywork R1V2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引入了混合强化学习与选择性样本缓冲机制,性能达到开源SOTA,位列同类型开源模型全球第一;旗下的大模型学习强化Skywork-Reward奖励模型亦达到全球第一,成为Kaggle官方推荐的数学reward model……

不过昆仑万维并未止步于此,瞄准的是“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早在2023年,昆仑万维就通过增资方式控股了AI算力芯片企业——北京艾捷科芯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艾捷科芯的员工数量已经接近200名,涵盖芯片设计、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人才引进成本(管理费用)达到3亿,其中AI算力芯片的整体研发进度已经过半,预计年内开始流片。全力推动AI算力芯片的昆仑万维,藏着一颗成为“下一个寒武纪”的野心。

而在通用Agent业务上,昆仑万维预计将在2025年5月中旬在海外发布全球首款生产力场景通用Agent平台Skywork.ai,深度聚焦个人生产力场景。

为了解决通用Agent“通而不精”的痛点,Skywork.ai将以高频使用场景为核心,构建由五大专家级AI Agent组成的智能体系,分别针对专业文档、数据表格、演示文稿、播客及网页内容进行深度优化。

依托昆仑万维领先的多模态模型能力和持续完善的MCP生态体系,Skywork通用Agent还可智能调用多样化工具,实现跨模态内容创作,高效生成MV、宣传片、有声读物、互动绘本等高质量多媒体内容。

底层芯片、大模型和Agent业务为昆仑万维AI应用矩阵的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AI应用的数据和用户反馈又持续反哺模型的训练。由此不难得到一个结论: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不是某个AI应用或某个模型,而是基础设施、模型和应用协同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也是昆仑万维的先天优势。

03 “非大厂玩家”的破局样本

回顾昆仑万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的表现,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个核心要素:

1、技术力:AI芯片、自研大模型体系,多项SOTA突破;

2、产品力:AI短剧、AI音乐、AI社交、AI游戏陆续“结果”;

3、护城河:毛利率高达95%以上的Opera月活3亿,源源不断为AGI提供可持续保障;

4、生态飞轮:DramaWave、Skyreels、Mureka等产品的飞轮效应,正在改写全生态创作规则。

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当大厂们还在卷参数、卷推理速度时,昆仑万维已经在短剧、音乐、社交三个场景里“卷收入”了,并给出了不同的破局样本:不是只有巨头才能改变规则,技术自研、应用破圈、全球变现的“三位一体”打法,同样是AI行业化成功的可行路径,照样能成为世界级的AI公司。

如果说DeepSeek印证了创业团队的技术爆发力,昆仑万维证明了“非大厂玩家”的产品洞察力。AI产业的下半场,属于能同时掌握两种能力的企业,唯有技术与产品双轮驱动,才能在更长的周期里跑赢时间,穿越起落。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昆仑万维财报解读:AI商业化卷王
2025-05-08 18:12:41
不是只有巨头才能改变规则,技术自研、应用破圈、全球变现的“三位一体”打法,同样是AI行业化成功的可行路径,照样能成为世界级的AI公司。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