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一届秋招的简历数有6万+,而实际能进入面试的人数却只有2000+,平均录用时长拉到了176天——这是国内某消费制造龙头企业面临的人事招聘难题。而这样的情况,不仅是企业的损失,同时也是人才的困局。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漏斗难题”。如何更精准、更高效地筛选人才,需要依托一套更先进的人力资源科技解决方案。AI面试官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在这一环节,已经有几百家企业正在和北森AI面试官合作,依托AI技术实现招聘的全面革新。
对比24届秋招,该消费制造龙头的25届秋招面试效率提升了62.5%,初面规模提升173.9%,offer中AI面试官4星以上比例达100%,对关键人才的选拔更加精准,也更合理。其中,在AI面试官与真人面试官相配合的模式下,秋招初面人数达到了7000+。
如此来看,人力资源科技的价值是显著的,企业选拔人才需要,社会推动人才流动也需要,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然而,光看这些无法洞察人力资源科技的困局,个中辛酸或许也只有业内玩家知晓。
前不久,业内独树一帜的飞书People业务正式从飞书产品线剥离,划归字节集团信息系统部。曾经被飞书寄予厚望将革新人才管理的业务正在败退,人力资源科技的“理想主义”终究是湮灭在了浪潮里。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人力资源科技的2025,理想主义已亡
今年以来,北森也做了一些产品的开放策略调整,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AI面试官、AI领导力教练等,收获了一批独立采购的企业客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科技厂商们试图打造一套完整的、高效的一体化HCM解决方案,将企业中的人作为资本来进行投资与管理,寻求长期的价值回报。比如,飞书People就试图通过整合OKR、绩效、招聘、人事等模块,打造“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闭环。
包括北森,也同样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科技解决方案,其iTalenX 8.0,除了覆盖招聘管理、人才测评、入职融入、基础人事、假勤管理、薪酬管理、目标绩效、盘点继任,还涵盖了学习发展、退休离职等传统人力业务场景,甚至是万人级企业的劳动力管理、佣金计算以及任职资格、干部管理和人才数字化等等。
虽说这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非常全面,为人力资源科技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真要实际应用下来,基于独立模块的按需选购更能打动企业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i人事试图打造差异化适配能力:中小型企业可快速部署标准化模块,集团化组织则能通过高级功能满足复杂管理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招聘、考勤、薪酬等独立模块,企业可根据需求组合功能,例如初期仅购买招聘模块,后期逐步添加绩效管理。
而这种基于独立模块的服务模式随着Agent应用的成熟得到了持续完善与升级。北森基于全新一代AI个性化学习平台AI Learning推出了5款AI Agent,包括AI做课助手、AI学习助手、AI陪练、AI领导力教练以及AI考试助手。
这些AI Agent产品在革新传统人力资源科技服务模式,推动对话式交互的同时,更关键地改变了人力资源科技的商业化探索进程。
根据北森CEO纪伟国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透露,在2024年北森推出了AI Family产品家族,包括七个AI Agent,其中AI面试官、AI陪练和AI领导力教练基本已进入规模化售卖的阶段,客户数量都超过了100家,据北森最新财报显示,其中AI面试官是目前销售最好的,已经突破300家。
AI Agent作为独立模块向市场推行,不仅可以精准且清晰地洞察企业需求,更能以此为基础深入和企业客户进行二次共建、打磨。比起较为理想主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样独立且直接的Agent产品似乎更能在市场上走得通。
接下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AI Agent产品以及更多的人力资源科技厂商推出自家的AI Agent产品,以寻求更多的企业客户青睐和未来共建的可能。
实用主义进击:人力资源的尴尬,业务价值的重塑
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AI Agent产品或是独立模块的产品设计更受青睐,这并非偶然。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企业中仅7%具备完整的数字化HR体系,超过45%仍停留在手工台账阶段。
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触摸数字化的门槛,人力资源科技厂商高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只能是一场理想主义的梦。事实上,人力资源科技长期被企业所忽视,其关键在于人力资源部门被绝大多数老板视作是一个无法创造新价值的后勤打杂岗位,自然也不被看重。
且不谈论模块化抑或系统化,人力资源科技需要更进一步地“务实”,帮助人力资源部门走向台前。回到开头的案例,一场秋招面试2000+和面试7000+,最终招聘进来的人必然都是够的,那么其中的人才质量如何衡量,对企业的效益能带来多大的价值改善,并无量化标准。
尽管飞书People被剥离被视作是人力资源科技的一场理想主义溃败,但是「响铃说」对飞书People的管理经验、实践理念输出是认同的。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AI工具,还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市场对华为的成功与人才韧性有目共睹,但是真要学习华为庞大且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却少有人能完全学得来。要知道华为的人才很强,其背后有着华为独创的虚拟股权计划、获取分享制,以及近年来推出的TUP激励计划作为支撑。
这些不可能完全地在另一家公司复刻,那么更直接的方法则是聚焦企业本身的业务,去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类似于北森提出的“业人一体”的理念,这或许是人力资源科技解决方案持续推动人力资源走向价值岗位的有效路径。
北森试图将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以HR为中心”转向“以员工和业务角色为中心”,实现了业务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比如,基于实时调查系统,在业务流程中嵌入实时反馈(如面试官专业度调查、员工满意度追踪),帮助业务部门及时优化管理。
甚至,北森还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定制了专属行业解决方案,如面向零售连锁行业,针对门店店长设计专属工作台,集成门店排班、跨店支援、极速入职等功能,解决门店人力调度难题。在此之外,北森也发布了鲁班PaaS平台,可支持企业自主开发定制化应用。
专业的业务SaaS功能,再加上自主的企业PaaS平台,北森似乎把能想到的路径都走了一遍。只是这样的路径,能否最终走得通?日前,IDC发布《中国人力资本管理HCM SaaS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北森再次位居中国HCM SaaS市场第一,已经连续9年蝉联榜首。
北森依旧有足够的空间去验证自己的道路,飞书People就没这么幸运了。当然,对比之下,北森似乎也更聪明一些,在模块化设计以及AI Agent的推出上,更加积极——以细分模块推进人力资源科技服务,这同样是实现“业人一体”的方法。
没有说非要一上来就必须得实现一体化,从2025年的市场反馈来看,“囫囵吞枣”般的推行技术和理念都不可取。
理想主义的退潮,并不代表一体化解决方案不好,只是不适用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