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辰聪
出品丨师天浩观略
上海,侬好~
蜜雪冰城官方账号发布雪王和东方明珠的合影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当规则怪谈,那么在上海喝蜜雪冰城,真的会被激光炮锁定吗?请看VCR:
如图,「残暴」的东方明珠似乎确实是不太待见「可爱」的雪王宝宝。
热梗由来
7月28日20:16,一位IP定位上海的网友在抖音弹幕里敲下一行字:
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防御塔攻击,弹幕飘过之后,整个直播间笑到掉线。接下来48小时,据不完全统计,这句话被复制了7.8万次,AI出图3000张,B站二创视频500条。
为什么偏偏是「上海+蜜雪」?
这两个组合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魔力,因为两者定位足够反差,就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更像是小丫鬟和大小姐。上海的小资调性和蜜雪冰城接地气的人设产生强烈的对比和话题。
上海作为官方盖章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英大小姐,而蜜雪冰城仅仅只是4块钱一杯柠檬水走遍下沉市场的平民丫鬟。大家疯狂玩梗,纷纷在抖音和B站开始创作,还对上海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进行拟人化,然后开始嗑CP。不得不说,大家玩梗还是很有活的。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少蜜雪冰城呢,数据显示,全国蜜雪冰城门店36,628家,而上海仅仅只有118家,其中黄浦区9家、静安区5家、徐汇核心商圈0家。相比之下,上海的邻居江苏则有约2,134家蜜雪冰城门店。
118:2,134
两者相差接近20倍,且上海的核心区域蜜雪冰城门店覆盖率极低。网上大家都在南京西路的蜜雪冰城门店买柠檬水,而南京西路的平均房租约为80元/㎡/天,换言之蜜雪单店需日销1500元才能持平。果然是上海大户,雪王真的高攀不起。而且有段子手表示,上海有一部分人甚至没有喝过蜜雪冰城,自费购买邀请尝试还遭受到了无情铁手的婉拒,可能喝惯了星巴克的胃自主排斥雪王这样的平价产品吧。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尝试,雪王作为性价比奶茶的代言词,平价助其打开销量的同时也成了其抹不掉的标签,人们不自觉的会将平价与低端划等号,低端与高端,劣者遭受到驱逐,这也是雪王和上海明珠摩擦出火花的原因。
然而,除了饮品定位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城市并不排斥平价,而是过于高昂的核心商圈房租先给雪王判了「物理驱逐」,于是找不到蜜雪冰城成了真实现状,也为段子提供了肥沃土壤。
梗成流量,倒灌社区
「防御塔」一词来自MOBA游戏,职责是守护己方阵营。网友把东方明珠比作防御塔,把蜜雪冰城比作入侵者,一套「城市版塔防游戏」于是瞬间成立。
低门槛、强画面、易二创,完全符合互联网模因三大定律。
对比玲娜贝儿的精修毛绒或星巴克的绿色美人鱼所凸显的精英感和留白较少,雪王反而更像一块空白画布。且雪王的形象具有喜感,其圆、白、廉价塑料感、表情皆可以无限二创,雪王本就亲民的形象让网友们二创时下手毫不留情。
比如给它P上墨镜,就是沪上小混混,把它放进东方明珠避雷针顶端,就是城市登塔者,把它画成被激光击穿,就是悲壮英雄。
于是,雪王作出了一道热点表达式:丑萌=去精英化=大众可参与=热点
化被动为主动
当然,蜜雪冰城和上海明珠对于热点流量的洞察也十分关键。8月1日18:00,东方明珠官方抖音发布15秒视频:景观灯闪成蜜雪红,BGM是「你爱我我爱你」,文案为“文明上海,欢迎每一位雪王~,本塔只打不文明行为,不打柠檬水。蜜雪冰城官方账号也发布雪王和东方明珠的合影配文:上海,侬好~
官方主动下台,化被动为主打,用游戏梗回应商业梗,完成了城市叙事的降维与再升维,并彻底把「攻击」改写为「欢迎仪式」。
有时候品牌总是会被莫名其妙的流量砸中,如同大水漫灌。
这时,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就是关键。当网上流传出了「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攻击」的梗,UGC层出不穷,大家玩的热火朝天。蜜雪冰城也嗅到这波热度时,选择直接现身上海东方明珠对面频频转身互动,回应了大家的话题。这一套丝滑小连招既满足了大家的玩梗欲,又为品牌吸纳了流量,也展现了亲民会玩的形象。且雪王的gai溜子形象也弱化了话题本身的冲突和矛盾,增强了玩梗趣味性。
蜜雪冰城通过用户发酵→品牌接梗→官方背书完成了对突如其来流量的引流,使其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既没否认找不到门店”的现实,又把现实转化成一次城市级事件营销。
上海「排外」、「小资」的标签并非今天才有。2008年,上海丈母娘只认星巴克成为新闻,2015年,没喝过蓝瓶咖啡不配谈理想刷爆朋友圈,2024年,Citywalk只走武康路被嘲为沪签考试。
如今两者的接连下场,让刻板印象出现了改变,当标签被官方亲自认证,刻板印象便从攻击点变成自嘲点,让网友意识到原来上海也可以4块钱快乐。更有好事者提出了疑问,一斤的柠檬水和一斤的东方明珠谁贵?
看似荒诞的背后,蕴藏着网友对于性价比的追求和老钱风的疏离。
梗融入主流叙事
在抖音等平台,作为一种流行标签,梗也以更快地速度被融入到主流叙事中。
上海梗出圈后,江苏十三太保连夜加紧联动,南京推出长江大桥防御塔已上线,苏州的东方之门变形为机甲塔,常州恐龙园恐龙一口吞雪王冰淇淋。地域梗跨城联动,散装江苏的本地梗与沪上防御塔无缝衔接,完成了梗在城市叙事中的流通作为,更是将城市叙事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范围,进一步加大流量。
和解而非对立
小资与平价,雪王和明珠。让网友们看见原来上海可以自嘲,而不是满满小资的傲气;原来平价也可以高调,而不是默默的低调;让我们明白原来一座城市的胸怀,从来不在房价有多高,而在于包容度。
雪王同样没有征服东方明珠,它只是学会了用上海的方式说:
「上海,侬好~」
下次如果你在外滩走累了,抬头看见东方明珠的红光闪三下。别紧张,不是防御塔蓄力,是它在提醒你:
雪王就在转角,记得加椰果,少冰,去沪签。
出品丨师天浩观略
上海,侬好~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当规则怪谈,那么在上海喝蜜雪冰城,真的会被激光炮锁定吗?请看VCR:
热梗由来
7月28日20:16,一位IP定位上海的网友在抖音弹幕里敲下一行字:
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防御塔攻击,弹幕飘过之后,整个直播间笑到掉线。接下来48小时,据不完全统计,这句话被复制了7.8万次,AI出图3000张,B站二创视频500条。
为什么偏偏是「上海+蜜雪」?
这两个组合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魔力,因为两者定位足够反差,就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更像是小丫鬟和大小姐。上海的小资调性和蜜雪冰城接地气的人设产生强烈的对比和话题。
上海作为官方盖章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英大小姐,而蜜雪冰城仅仅只是4块钱一杯柠檬水走遍下沉市场的平民丫鬟。大家疯狂玩梗,纷纷在抖音和B站开始创作,还对上海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进行拟人化,然后开始嗑CP。不得不说,大家玩梗还是很有活的。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少蜜雪冰城呢,数据显示,全国蜜雪冰城门店36,628家,而上海仅仅只有118家,其中黄浦区9家、静安区5家、徐汇核心商圈0家。相比之下,上海的邻居江苏则有约2,134家蜜雪冰城门店。
118:2,134
两者相差接近20倍,且上海的核心区域蜜雪冰城门店覆盖率极低。网上大家都在南京西路的蜜雪冰城门店买柠檬水,而南京西路的平均房租约为80元/㎡/天,换言之蜜雪单店需日销1500元才能持平。果然是上海大户,雪王真的高攀不起。而且有段子手表示,上海有一部分人甚至没有喝过蜜雪冰城,自费购买邀请尝试还遭受到了无情铁手的婉拒,可能喝惯了星巴克的胃自主排斥雪王这样的平价产品吧。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尝试,雪王作为性价比奶茶的代言词,平价助其打开销量的同时也成了其抹不掉的标签,人们不自觉的会将平价与低端划等号,低端与高端,劣者遭受到驱逐,这也是雪王和上海明珠摩擦出火花的原因。
然而,除了饮品定位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城市并不排斥平价,而是过于高昂的核心商圈房租先给雪王判了「物理驱逐」,于是找不到蜜雪冰城成了真实现状,也为段子提供了肥沃土壤。
梗成流量,倒灌社区
「防御塔」一词来自MOBA游戏,职责是守护己方阵营。网友把东方明珠比作防御塔,把蜜雪冰城比作入侵者,一套「城市版塔防游戏」于是瞬间成立。
低门槛、强画面、易二创,完全符合互联网模因三大定律。
对比玲娜贝儿的精修毛绒或星巴克的绿色美人鱼所凸显的精英感和留白较少,雪王反而更像一块空白画布。且雪王的形象具有喜感,其圆、白、廉价塑料感、表情皆可以无限二创,雪王本就亲民的形象让网友们二创时下手毫不留情。
比如给它P上墨镜,就是沪上小混混,把它放进东方明珠避雷针顶端,就是城市登塔者,把它画成被激光击穿,就是悲壮英雄。
于是,雪王作出了一道热点表达式:丑萌=去精英化=大众可参与=热点
化被动为主动
当然,蜜雪冰城和上海明珠对于热点流量的洞察也十分关键。8月1日18:00,东方明珠官方抖音发布15秒视频:景观灯闪成蜜雪红,BGM是「你爱我我爱你」,文案为“文明上海,欢迎每一位雪王~,本塔只打不文明行为,不打柠檬水。蜜雪冰城官方账号也发布雪王和东方明珠的合影配文:上海,侬好~
官方主动下台,化被动为主打,用游戏梗回应商业梗,完成了城市叙事的降维与再升维,并彻底把「攻击」改写为「欢迎仪式」。
有时候品牌总是会被莫名其妙的流量砸中,如同大水漫灌。
这时,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就是关键。当网上流传出了「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攻击」的梗,UGC层出不穷,大家玩的热火朝天。蜜雪冰城也嗅到这波热度时,选择直接现身上海东方明珠对面频频转身互动,回应了大家的话题。这一套丝滑小连招既满足了大家的玩梗欲,又为品牌吸纳了流量,也展现了亲民会玩的形象。且雪王的gai溜子形象也弱化了话题本身的冲突和矛盾,增强了玩梗趣味性。
蜜雪冰城通过用户发酵→品牌接梗→官方背书完成了对突如其来流量的引流,使其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既没否认找不到门店”的现实,又把现实转化成一次城市级事件营销。
上海「排外」、「小资」的标签并非今天才有。2008年,上海丈母娘只认星巴克成为新闻,2015年,没喝过蓝瓶咖啡不配谈理想刷爆朋友圈,2024年,Citywalk只走武康路被嘲为沪签考试。
如今两者的接连下场,让刻板印象出现了改变,当标签被官方亲自认证,刻板印象便从攻击点变成自嘲点,让网友意识到原来上海也可以4块钱快乐。更有好事者提出了疑问,一斤的柠檬水和一斤的东方明珠谁贵?
看似荒诞的背后,蕴藏着网友对于性价比的追求和老钱风的疏离。
梗融入主流叙事
在抖音等平台,作为一种流行标签,梗也以更快地速度被融入到主流叙事中。
上海梗出圈后,江苏十三太保连夜加紧联动,南京推出长江大桥防御塔已上线,苏州的东方之门变形为机甲塔,常州恐龙园恐龙一口吞雪王冰淇淋。地域梗跨城联动,散装江苏的本地梗与沪上防御塔无缝衔接,完成了梗在城市叙事中的流通作为,更是将城市叙事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范围,进一步加大流量。
和解而非对立
小资与平价,雪王和明珠。让网友们看见原来上海可以自嘲,而不是满满小资的傲气;原来平价也可以高调,而不是默默的低调;让我们明白原来一座城市的胸怀,从来不在房价有多高,而在于包容度。
雪王同样没有征服东方明珠,它只是学会了用上海的方式说:
「上海,侬好~」
下次如果你在外滩走累了,抬头看见东方明珠的红光闪三下。别紧张,不是防御塔蓄力,是它在提醒你:
雪王就在转角,记得加椰果,少冰,去沪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