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酷窝COWORK:在联合办公模式中,做出中国特色的“人味儿”

link.jpg

 文/道哥(微信:myucity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对各个传统行业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其中有幸登上中央经济会议议事日程的“房地产”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商业地产在之前4万亿的刺激下,鼓足劲儿建设出来的过剩商业地产项目,如今已经无法用常规的手段消化;同时,互联网新经济对商业地产业态的重新改造,又增加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路豪强都使尽浑身解数,投入到盘活商业地产的全新探索之中,既有互联网人士,也有拥有传统地产行业从业经验的大佬们。于是,潘石屹带着3Q来了,毛大庆带着优客工场来了,莫万奎带着酷窝来了。

在“互联网+地产”的大背景下,融合共享经济、联合办公、WeWork模式、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等多种概念,各路大佬开始了各种概念叠加与创新实践,都将自己定位为WeWork的中国版。

闹客邦关注“互联网+地产”模式的各种创新尝试,推出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聚焦南派创业项目酷窝COWORK的中国特色WeWork的实践之路。

 

WeWork是什么?能够救中国商业地产吗?

 

WeWork其实就是一个房地产中介,以折扣价格将商业写字楼整体租下来,然后重新分隔装修,给那些创业型企业以及微创新企业办公使用。因其处在城市的核心商圈,租金高昂且出租率达到了80%以上,创造了30%利润率的传奇,这也让国内的效仿者纷至沓来。

其中,最接近其模式的是潘石屹和他的3Q空间。一个在繁华商业地段的写字楼,打散重新出租给创业型企业,最短可以以周为计费周期。然而,以当下的数据来看,虽然3Q空间的模式与WeWork十分相似,但3Q目前的租客中更多的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散客租客相对数量较少。3Q更多像SOHO传统的办公写字楼出租的新概念版本。

而另外一个打着WeWork旗号进行创新尝试的,是曾经的地产高级金领毛大庆,携着优客工场来到世人面前。通过将诸多商业地产项目承租下来,然后打造成为可以向散客创业者和新创企业出租的办公室来获利。但不能将这种办公室定义为“孵化器”,因为本质上它仍是办公空间的出租。

 

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WeWork

 

潘石屹的3Q,从地产层面讲更加接近于中国的WeWork,但由于中国SOHO办公环境,特别是自由职业者文化的缺失,导致3Q虽准备好了面向散客的空间,但是最终还是靠B端规模化的客户来实现高入驻率的局面,其共享经济的招牌缺少实现的必要条件。

而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其孵化器概念虽融合了WeWork联合办公概念,但从本质上更像是WeWork模式的运营商品牌化建设模式,通过运营大量库存商业地产项目而产生更加大规模的效应,最终实现商业价值。虽有些特殊性,却未必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发家于广州的酷窝,其创始人虽相较于潘石屹毛大庆没有那么知名,却在探索一种中国特色的WeWork模式——以地产为工具手段和媒体入口,有针对性通过线下场景平台吸聚一群社会精英,并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精英人群社区的方式,实现对于精英社群的运营,对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酷窝在探索一种围绕“人”而展开的新的商业模式,一种人力资源的“Uber”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虽然从地产入手,通过联合办公的方式来吸聚人群,但最终将落脚点落实到人而非办公空间之上。由共享经济模式的联合办公概念切入,却最终落实到了共享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源的自由连接和共享,上演了乾坤大挪移的好戏。

 

“地产+互联网+金融”的三足鼎立

 

酷窝的三位核心创始人分别来自地产、互联网和金融领域。它通过承租一线城市商业中心核心地段的商业写字楼,重新分装成为可以进行联合办公的开放办公空间,吸聚社会精英人群,特别是拥有一定的资源背景的办公者入驻,不断为自己的线下社群吸聚用户。

在此期间,酷窝开发一个针对创新创业者的APP产品,将线下联合办公空间的精英人群吸纳到线上APP社交产品上,实现了从联合办公空间Offline向线上精英人群社交产品的Online状态吸聚,完成了O2O的逆袭。

互联网创新创业,其核心本质是在一个全新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一群人和一批新的资源在一个平台上,被重新组合再造。这过程中,人是核心主体,无论是办公空间还是各种资源,都必须为人的价值创造服务。

因此,共享经济的核心逻辑在于使服务价值创造主体的价值创造成本降到最低,也就是物理办公空间的价值降低,而连接在人身上的各种关系和资源的价值被不断放大。

 

独具个性的酷窝商业逻辑

 

酷窝虽然也是中国WeWork模式,但是它定位联合办公空间只是吸聚精英人群的工具和手段,而经营线上的精英社群才是其核心目标,其追求的本质就慢将这些精英人群的核心人力资源价值发挥出来。

酷窝创始人莫万奎虽然也将自己的模式说成中国的WeWork模式——基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联合办公空间,并承认竞争对手是3Q和优客工场等联合办公空间,但与一般的中国WeWork模式创造者不同,酷窝在运营过程中,仅将地产办公空间作为其实现核心商业模式的入口和手段而已,通过联合办公空间建立社会精英社区,再挖掘其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背后连接资源的价值。

其更希望定位自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公司,诸如“猪八戒网”和“在行”的核心模式。唯一不同的是,酷窝选择用联合办公空间这样相对厚重的入口方式来吸聚人力资源。

移动互联网为带来的最大变化便是对于个体的赋权,让普通用户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而变得更加的强大,拥有更大的资源广泛连接能力、社会协同能力、随时随地实现价值的创造能力。因此,未来商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核心的资源已经不再是技术工具和手段,而是人。

因此,酷窝选择的WeWork模式中国版,虽然依然保持着共享经济模式下联合办公的表象特征,但其最核心的本质是对人力资源的吸聚和重新挖掘,做起了人的生意。

 

酷窝:人为中心,地产为媒的中国版WeWork

 

相较于其它WeWork中国版,酷窝主动出击租赁,选择处在一线城市中心、与精英人群办公消费直接相匹配的核心商圈写字楼,而非优客工场那样被动地等待拥有闲置办公空间的房东来找你,甚至选择将办公空间落脚在地库之中。

主动选择空间的最终结果就是,将精英人群优行吸聚到自己的平台上,为下一步的精英社群建设打下基础。

虽然以地产平台之上的联合办公空间为起点开展业务,但是地产平台(联合办公空间)只是一个媒体连接器和入口,用来做精英人群吸聚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在此过程中,租金收入,会员服务收费等,都成为支撑这一平台运作的重要因素。

 

酷窝模式的挑战性

 

酷窝以地产为媒,以从线下到线上社群的运营为商业模式的核心落脚点,有些中国特色WeWork模式的影子,创新性十足。然而,以地产平台如此厚重的方式进行精英用户的连接和吸聚,其成本付出是巨大的,需要足够的资本支撑和资金周转。加之其人力资源变现通道的不确定性、具体变现模式的未知性,导致这种模式在充满创新性的同时,更充满着不确定性。

WeWork模式开启了探索中国商业地产全新商业模式的序幕,各种行事主体都参与其中,多种商业模式各有特色,最终哪种模式真正适合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暂未见分晓。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被广泛关注,却都不曾是探索的终点。()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